光畸变测定仪仪器校准步骤及要点:
1.标准镜头的选择与安装
选择合适的标准镜头:标准镜头是已知畸变参数的镜头,用于作为校准基准。选择的标准镜头的焦距和光圈应与待测镜头相匹配,并且其畸变参数应准确可靠。一般来说,标准镜头的畸变应尽可能小,以保证校准的精度。
正确安装标准镜头:将标准镜头安装在光畸变测定仪的镜头接口上,确保安装牢固且位置准确。在安装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手指接触到镜头表面,防止留下指纹或污渍。同时,要检查镜头的卡口是否与仪器接口完*匹配,避免出现松动或倾斜的情况。
2.调整焦距和光圈
焦距调整:通过旋转镜头上的焦距调节环,使标准镜头的焦点与测定仪的成像平面重合。可以通过观察成像清晰度来判断焦点是否准确。当图像最清晰时,说明焦点已经调整到位。在调整焦距时,要注意保持镜头的光轴与仪器的光轴一致,避免出现偏心现象。
光圈设置:根据测试需求和标准镜头的特性,合理设置光圈大小。一般来说,较小的光圈可以获得较大的景深和更好的成像质量,但会减少进光量;较大的光圈则可以增加进光量,但景深会减小。在实际校准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两个因素,选择合适的光圈值。
3.采集标准图像
放置测试目标:在测定仪的前方放置一个具有特定图案或形状的测试目标,如网格板、棋盘格等。测试目标应位于标准镜头的焦平面上,并且要保证其表面平整、无变形。
采集图像:启动光畸变测定仪的图像采集功能,获取测试目标的清晰图像。在采集图像时,要注意保持稳定,避免相机抖动或目标移动导致图像模糊。同时,要确保采集到的图像包含足够的细节和特征,以便后续进行畸变分析。
4.分析标准图像并建立校准模型
标记特征点:在采集到的标准图像上,选择一些具有明显特征的点作为标记点,如网格板的交点、棋盘格的方格顶点等。这些标记点的位置信息将用于计算镜头的畸变参数。
计算畸变参数:使用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或测定仪自带的分析软件,对标记点的位置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计算出标准镜头的畸变参数。常见的畸变类型包括径向畸变和切向畸变,分别用不同的数学模型来描述。
建立校准模型:根据计算得到的畸变参数,建立测定仪的校准模型。校准模型是一个数学表达式,用于描述镜头的畸变特性与实际图像坐标之间的关系。通过将校准模型应用到后续的测量中,可以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消除镜头畸变的影响。
5.重复校准和验证
多次校准:为了提高校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议进行多次校准操作,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校准结果。每次校准过程中,可以稍微改变测试目标的位置或角度,以检验校准模型的稳定性和适用性。
验证校准结果:使用经过校准的光畸变测定仪对其他已知畸变参数的镜头或物体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如果测量结果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说明校准成功;如果误差较大,则需要重新检查校准过程,找出问题所在并进行修正。